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如何做科研”系列讲座举行

  2021年7月5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组织的“how to do research”系列讲座在静园五院举行。中心主任 John Hopcroft 教授、执行主任陈宝权教授,以及中心新体制助理教授王鹤、程宽、刘利斌、李彤阳、姜少峰等老师接连做了精彩的报告并作为嘉宾参与讨论。活动由中心新体制助理教授孔雨晴老师主持。该活动吸引了图灵班各年级近80名同学线上、线下报名参加。以下带来小编独家现场笔记,以飨读者。

活动精彩回顾

  

How to give a presentation?

John Hopcroft

 

  首先,John Hopcroft 教授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如何做口头报告(presentation)。他表示非常开心时隔一年之后再次来到中国与图灵班的同学们交流。Hopcroft 教授先从内容入手:同学们做报告的内容通常是自己的研究成果,那么,应该做什么样的研究呢?Hopcroft 教授鼓励大家做自己感兴趣的基础研究,特别强调了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此处,Hopcroft 教授谈到了自己的“大弟子”,2020年图灵奖得主 Alfred V. Aho 教授。刚进组时,Hopcroft 教授问他想做什么?Aho 侃侃而谈一通之后,Hopcroft 教授内心 os 却是“That's a dumb idea”,但因为看到 Aho 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所以Hopcroft 教授并没有阻止他,而是让他朝着自己的兴趣继续前行。最终,Aho 获得了图灵奖。回忆往昔,Hopcroft 教授说道,如果 Aho 当年违背自己的兴趣,沿着他指定的路走下去,应该也会有很好的发展,但一定无法取得图灵奖级别的成就。

 

John Hopcroft教授报告中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沿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取得了一些进展之后,如何把自己的成果向大家展示呢?Hopcroft 教授谈到了准备报告时的一些技巧。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思考“如果观众离开时只能记住一句话,我希望观众记住些什么?”如果你想在报告里展示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不要只是堆公式或写证明,而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定理或概念背后的想法。

 

John Hopcroft教授报告中

 

  接下来,Hopcroft 教授具体讲解了做 PPT 以及现场口头报告的很多实用技巧,例如:如果舞台很大,我们可以适当地来回走动,以保持观众的注意力;如果有人在提问的时候语言繁冗又没有重点,我们可以先反问对方,搞清楚问题的重点后再回答。Hopcroft 教授最后强调,口头报告和回答问题的质量会对同学们将来在学术界的声誉(reputation)产生很大的影响,希望大家努力提高展示自我的能力。

 

How to communicate in research?

陈宝权

 

  接下来,陈宝权教授带来了“How to communicate in research”的分享。相对于分享成果的口头报告,交流(communication)在整个科研过程中的应用范围更广,可谓贯穿始终。陈老师谈到,从有一个 idea 到提出 solution 以及最后形成 paper 和做 presentation 的全过程,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交流的对象既可以是自己的导师也可以是同组或其他组同学。千万不要“报喜不报忧”,一直等到有好的结果了再给老师看,而是需要在过程中不断与导师沟通。

 

陈宝权老师报告中

 

  陈老师强调,交流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事情。比如两个男生上厕所的时候就可以交流一下碰到的 bug(笑声),走廊上碰到了也可以交流。最后,有了好的工作更需要与整个 community 进行交流,就如同一个好的产品,需要把它更好地卖出去。参加顶会,做口头报告不是一项研究的结束。You wanna inspire more people!如何让更多的人 follow 你的工作,甚至如何开创一个新的领域,都需要交流的技巧。关于 how to communicate,请参考往期文章:掌握这些,变身学术报告达人

 

  最后,陈老师提到好的交流是一种表演艺术,肢体语言、衣着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问:能不能把 pre 当段子讲?

  答:讲得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讲段子一定要把握“度”,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插入段子,还要考虑到当地文化、观众背景、政治氛围等诸多因素。

 

How to read papers?

王  鹤

 

  刚从斯坦福毕业加入中心的王鹤老师以“How to read papers”为题,谈到读论文对于年轻学者知识输入的重要性。他指导大家善用搜索,例如可以在 Google scholar 引用中有效搜索,以及订阅相关内容。如何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值得精读?除了看引用量,王鹤老师还分享了他的 quick skimming 方法:通过 title,abstract 和 tease 在较短的时间内判断文章价值。最重要的是 critical reading,事实上目前读到的文章所说的东西大概率不一定正确。需要 ask questions and be suspicious,要懂得判断文章是否真的有价值。最后,也是最高的境界是 creative reading,通过读论文滋养新的 idea。

 

王鹤老师报告中

 

How to write papers?

程宽、李彤阳

 

  程宽和李彤阳老师围绕“How to write papers”进行了分享。程宽老师从细节出发,剖析了文章的每一部分应该如何进行写作。最核心的是需要在写作时把自己当成一个不太懂行的读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文章是否以简洁的语言、严谨的逻辑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并用逻辑或实验进行了证明。

 

  李彤阳老师则从更宏观的角度谈到一篇论文需要有设计感,需要有一个 storyline。随后,李彤阳老师对理论计算机和机器学习两个领域论文写作的侧重点进行了介绍。理论计算机领域更看重问题的难度,要能够严谨地解决问题;机器学习领域则更注重结果是否更 cool。

 

李彤阳老师报告中

 

How to submit a paper?

刘利斌

 

  刘利斌老师介绍了论文提交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一些解决方案。信息时代,提交论文即简单的上传网站+点击提交,不必像过去那样寄送。然而,我们还是应该熟悉会议的审稿流程,abstract deadline -> e-paper deadline -> reviewing -> rebuttal -> camera-ready -> conference。其中,rebuttal 阶段,我们要认真阅读 reviewer 的意见,针对意见中的一些错误,要礼貌和耐心地指出。对于在中与不中边缘的文章,写一个有说服力的 rebuttal 至关重要。在参加会议时,我们要好好利用和同行交流的机会,拓展自己的“学术社交圈”。

 

刘利斌老师报告中

 

Panel:how to develop career?

主持人:孔雨晴

 

  随后,中心老师们组织了“圆桌讨论”,以“职业规划”为主题,就同学们关心的例如“是否应该读博士?”“选择企业还是教职?”等各种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现场气氛轻松、互动热烈。

 

 

 

 

 

同学感想

 

  Y同学:作为大四学生,有过较深入的科研体验,听到这样细致入微的科研分享以及职业规划选择的分享确实收获颇丰,也解答了我科研实践中的一些疑惑。希望图班继续把这个活动传承下去,而且应该越办越大!BTW,宝权老师的创业讲座什么时候安排一下。

 

  Y同学:短短几个小时的讲座中,John 带领我们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了计算机的过去、现在、未来,也让我们以更广阔的胸襟、更开阔的格局看待世界计算机事业的发展。整场讲座中,John 反复强调“tra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alents”,也反复强调“enjoy your life”,他身上那种对计算机事业、对人类教育事业的热情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此外,中心的几位年轻老师也逐一分享了他们的科研经验,不仅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对前沿计算中心的发展充满期待!

 

  L同学:今天的 Seminar 围绕如何做研究展开,既囊括研究的输入过程(读论文),也包含研究的输出环节(写论文,作交流等)。其中让我收获最大的是王鹤老师“5分钟读论文”的 Talk,他强调在读论文之前应该通过文章的题目,摘要和算法图判断论文是否值得去读:这个观点打破了我一直来开篇直入“Introduction”的习惯。此外,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研究或者审稿过程中总结的小“Tips”,给出既“有趣”又“有用”的干货,场上气氛也很活跃。总之,这次 Seminar 着实让我避开了研究过程的许多坑,也让我知道了如何去读、如何去写一篇好的论文。